第三十三章:唯才是用_重回过去年代:从上门女婿开始
你家小说网 > 重回过去年代:从上门女婿开始 > 第三十三章:唯才是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十三章:唯才是用

  秦天保把四大才子推荐给薛为民。

  赵万才曾经就是一个窑匠老师傅。

  对于内部结构,工艺,说得头头是道。

  “清溪河”,有个烧窑的大坑,坑里的土才属于“胶泥”,适合脱土坯,砌成墙体结实而耐久……

  薛为民满心欢喜,求之不得,点点头答应了,当场认可了他们四个人。

  ……

  一天又一天的时间,不知不觉地这样就过去了。

  苏小雅在老医生的精心治疗下,是“旧貌换新颜”,如同脱胎换骨一般,恢复了往日的青春,脖子上的刀伤痕迹,经过老医生的精心治疗,只剩下一点点的痕迹。

  一段时间以后。

  秦天保得到一个消息。

  清溪河窑厂,今天出第一窑砖。

  于是购买一些鞭炮,带领着叶扶摇,苏小雅,柳叶眉,去往那里看看。

  几个人远远地望去。

 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红旗招展,人头攒动。

  秦天保来到现场,点燃鞭炮,只听“噼噼啪啪”一阵鞭炮响过,就闻到一股火药味。

  赵万才满脸喜悦迎接。

  带领着四个人参观,一边讲解。

  说是窑厂,其实就是三个土窑。

  在窑匠的分工下,劳动力在地面挖出一坑穴,搬来青砖砌出土窑的基础,留出窑门,分出烟道;挑来砖坯砌窑体的桶子,缝隙用土陶片填实塞牢,外围包土,木硪夯实。

  随着窑体不断的长高,开出腰门,备装窑或出窑出入。

  由上往下看,土窑的外形犹如一个倒立的瓮。

  最后在窑体的上方留出下水的小孔和窑顶圆形的“天井”,一座土窑就打造完工。

  砖瓦土窑,椭圆形,内砌砖,外夯土成窑坡。

  传统的烧窑以柴草为燃料,烧够火候后,闭窑浸水,焖得几天,窑里的砖瓦坯变为青色,故叫“青砖”、“青瓦”。

  土窑烧出红砖瓦,或半红半青的一窑货,那是窑匠师傅手艺生硬,烧走了火,行话:瞄青,只能是:我不要你的工钱,你也不要我赔偿其损失。

  社员们嘲笑这红砖瓦为“花脸”。

  其作用只能盖厨房、猪舍、牛屋,上不了正屋。

  赵万才拿着一块块砖,敲得“当当”响。

  满脸自豪感:“体形周正,颜色一致!杠杠的!”

  烧窑首先是装窑,一排排砖瓦坯码在土窑内,要预留出火道和烟道,不然火就烧不上来,烟道不通,也影响火苗的循环流通。

  烧窑要十分注意火候,不能太旺也不能太弱,火要柔和,这样烧出来的砖瓦就比较细腻。

  几天几夜的火势,烧到一定程度后要闭窑,在土窑天井给烧过砖瓦坯浸水,防止砖瓦坯凝结在一起。

  浸水要做到循序渐进,否则也会造成“殇水”。

  上水结束后,打开腰门,是来揭开一窑砖瓦是红是黑面纱的时候了。

  ……

  秦天保认真得听着。

  目光移动窑工的居住地。

  都是临时户外帐篷,就像野外露营基地。

  装窑的、烧窑的、扳砖的,做瓦的,都是一把的,窑场的劳作环境条件差,窑工劳作也非常艰苦。

  这时间。

  薛为民走了过来,兴致勃勃说道:“这一批砖,一下子就能挣好多的钱,要货的人很多,可以多增加几个土窑,增加产量……”

  “这?”秦天保愣了一下。薛为民问道:“你有什么高见?别跟我藏着掖着,我信得过你了,我都会支持你,你但说无妨!”

  说实话,那个时候的基本建设事业很是萧条。

  红砖的销量并不大,砖瓦厂平时只启动一台制砖机和点火烧几座土窑。

  主要供应的对象是企事业单位,知青宿舍区,农民买不起多少,所以不要求他们追求产值。

  砖瓦厂的效益并不高。

  避免盲目跃进思维的干扰。

  谨慎决策,规避风险,积极而稳妥地推进,才是上上策。

  秦天保想到这里,说道:“我建议暂时就这个三个土窑,就足够了,我觉得现在当务之急,不是卖这一批砖,着急挣钱,而是用它,在附近建一排排职工宿舍,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。

 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优秀人才,加入我们的团队,才能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相关行业。”

  薛为民沉吟片刻:“还有呢,继续说下去!”

  秦天保望向赵万才:“不拘一格降人才,唯才是用,聘用赵万才为清溪河窑厂厂长,有他组织一个领导班子。”

  薛为民不假思索:“好吧,就按照你说的,这一块就交给赵万才了!赵万才你还是什么困难,跟秦天保说一说。”

  赵万才回答道:“只是食堂的伙食,太差了,其它没有问题!”

  秦天保建议道:“炊事员可以用业余时间种菜,可以多种一些南瓜之类的。”

  说完转向薛为民,说道:“接下来就是木材了,同时进行吧。”

  基建队的伐木班,负责整个农场各个生产队建房、维修、造家具所需木材。

  当时伐木班的老工人年纪都大了,身体弱、病痛多,所砍伐的木料供应不上农场的基建需要。

  为了加强伐木班的力量。

  秦天保决定成立伐木班。

  秦天保和薛为民俩个人亲自带队。

  赵万才安排好砖瓦厂,立即自告奋勇报名参加,挑选出一批能工巧匠,准备好所有的工具和马车。

  抢时间、争速度。

  自己动手,上山砍伐木材。

  打一场给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建房大会战,拉开了序幕。

  所在地位于靠近原始森林的位置,大约离砖瓦厂有60公里。

  当他们坐着农场的马车,到了伐木班所在的地方,下车一看,这里几乎是被原始森林包围着的。

  伐木班住的地方就是一条大山沟。

  赵万才带领一批能工巧匠,自己动手,就地取材,在沟的一边建了两排茅草屋房。

  四个人住一个大房子。

  厨房在山沟对面,下大雨就过不了厨房。

  伐木班的条件,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差。

  工具是每人一把小刀,一把大刀。

  大刀长度约有70厘米,约7斤重。

  每天下午下班后首要任务是将大刀磨得锋利无比,准备第二天工作所用。

  几个人合用一把过江龙一种锯子,近1.5米长,一把斧头有1、2左右长。

  伐木工作可是超强的体力活、技术活。

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。

  秦天保在粮草保障方面,已经在挖防空洞,早就有了丰富的经验,他提前做好了后勤保障工作,不仅仅采购了粮食,而且准备了大量的药物。

  秦天保对于知青那是理所的特别照顾。

  每人每个月1斤花生油,大米不限量,每人每个月大约吃65斤米。

  早上吃7两米饭,下午3点钟下班回来再吃4两米粥,晚上吃1斤米饭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njzhr.com。你家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njzhr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